朋友们,晚上好啊! 今天心血来潮,想聊个有点深度的话题——在这个人均"信息肥胖"的时代,我们为什么反而越来越成了"知识穷人"? 躺床上刷了两小时视频,看了一堆狗屁倒灶的东西,但第二天你能记住啥?除了那个胸大腰细的女主播,和那个开豪车的装逼男,你好像啥都没学到... 有人说了:老子刷视频就是为了放松,谁TM刷视频是为了学习的? 好吧,你赢了,那请问刷完爽了吗?刷完是不是又陷入了"我怎么又浪费时间了"的内疚中? 我知道很多兄弟每天下班回家,要么刷剧要么刷短视频,一刷就是几个小时。一抬头,卧槽,都12点了?明天还要早起上班!于是带着疲惫和内疚入睡,第二天继续循环... 别急着否认,看看你手机的屏幕使用时间就知道我说的是不是你! —— 先来个段子,活跃下气氛 —— 老王刚买了本《如何高效利用时间》的书,结果一个月过去了,书页连塑封都没拆。 朋友问他:那书怎么样? 老王:我哪有时间看啊,最近忙着追剧呢! 朋友:... —— 段子结束,现在说正事 —— 你可能已经是"知识穷人"了,只是自己不知道 什么是"知识穷人"?简单来说就是:信息接收越来越多,但有价值的知识储备却越来越少的人。 判断标准很简单,对照下面几点,中了3条以上,恭喜你,你已经是合格的"知识穷人"了:
- 每天刷视频超过2小时,但如果让你复述内容,你基本说不出所以然
- 社交媒体推送什么,你就看什么,从不主动筛选
- 对热点事件人云亦云,但从来不去查证信息真假
- 转发文章只看标题,从不看内容
- 一年读不到3本书(听书不算,听书睡着了更不算)
- 工作三年以上,专业技能毫无长进
- 说起"元宇宙""区块链""人工智能"这些热词头头是道,但让你解释具体是什么,就开始支支吾吾
如果你全中,那我只能说,兄dei,你的脑子可能已经被算法干翻了... 知识贫穷的四大表现 一、信息焦虑症 表现: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,疯狂刷新各种平台,生怕漏掉什么"大事"。 实际情况:99%的信息对你来说都是狗屁。今天明星出轨了,明天企业家又离婚了,后天谁谁又被爆料了...这些事跟你有半毛钱关系吗? 曹老板曾经说过:"吾日三省吾身。"放到今天就是:"吾日三省手机。"一刷手机就是三小时,刷完啥也没记住。 二、语言贫乏症 表现:交流时只会用"牛逼""卧槽""真的假的""厉害了"等词汇,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。 前几天我问一哥们对某电影的看法,他就回了八个字:"挺好的,很不错。" 我:具体哪里好? 他:就是...挺好看的...演员演得好... 我:... 没有输入,哪来的输出?词汇量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深度。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差,那就是知识在减少的信号。 三、思维懒惰症 表现:遇到问题立刻求助,而不是先思考;接受信息时从不思考其合理性;喜欢"标准答案"而非开放式思考。 问:为什么你的工作总是做不好? 答:因为领导不给力呗! 问:为什么存不到钱? 答:因为工资低呗! 你看,总是有现成的借口,但从不去思考问题的本质。这样的人,知识再多也是个行尸走肉。 四、专注力流失症 表现: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,读书看到第二页就想拿起手机,工作20分钟就想休息。 有个朋友抱怨说:"我现在看书最多能坚持15分钟,大部头的书根本看不进去。" 我说:"那你刷抖音能坚持多久?" 他不好意思地说:"呃...可能两三个小时吧..." 看见没,这就是专注力被算法干碎的典型案例!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"贫穷"?
- 算法操控:各大平台的算法只关心你的停留时间,而不关心内容质量。它会不断推送让你上瘾的内容,而非有价值的内容。
- 碎片化阅读:长篇大论没人看,都喜欢"爽文",三分钟能讲完的事,谁愿意花半小时去深入了解?
- 懒惰天性:人类本能地追求舒适,而思考和学习是需要消耗能量的。与其思考人生,不如再看一集《XX传》...
- 社交媒体FOMO:害怕错过(Fear Of Missing Out)心理让我们不断刷新,生怕错过了什么"大事"。
如何避免成为"知识穷人"? 好了,吐槽完毕,现在来点干货。如何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,避免成为"知识穷人"?我有几个实操建议: 方法一:建立个人信息过滤系统 具体操作:
- 清理关注列表:打开你的所有社交媒体,取关那些只会发广告、八卦、负能量的账号。这一步很残忍,但必须做。
- 分类订阅:将剩下的账号分类,比如"学习""娱乐""工作"等,避免信息混杂。
- 设置信息接收时间:每天固定时间查看信息,比如午休和晚饭后各半小时,其他时间一律不看。
- 建立信息核实习惯:看到重要信息,至少找3个不同来源验证其真实性,再下结论。
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。以前我关注了上百个公众号,结果根本看不过来。现在我只保留了10个高质量的,每天晚上8点看半小时,不仅信息质量提高了,焦虑感也少了。 方法二:培养深度阅读习惯 具体操作:
- 从薄到厚:如果你已经很久没读书了,别一上来就啃《资本论》,先从感兴趣的、篇幅较短的书开始。
- 固定阅读时间:每天固定时间阅读,哪怕只有15分钟也行。比如睡前或早上起床后。
- 做读书笔记:读完一章后,用自己的话总结3-5个要点,加深记忆。
- 组建读书群:找2-3个志同道合的朋友,一起读一本书,定期讨论心得。
有个笑话:一个人说"我这辈子只读过一本书",别人问"什么书啊?"他说"《如何只读一本书》"。 咱可别成为这种人... 方法三:控制手机使用 具体操作:
- 卸载非必要APP:社交、娱乐类APP最多保留3个,其他全卸载。
- 开启屏幕时间限制:iPhone和安卓都有这功能,给娱乐APP设置每日使用时限。
- 灰度屏幕:将手机设置为灰度模式,这样看视频和图片都没那么吸引人了。
- 远离手机睡眠法:睡前一小时将手机放在卧室外,用实体闹钟叫醒自己。
前几天我把手机调成了灰度模式,结果刷抖音的欲望直接降低了80%。因为没了鲜艳的色彩,那些视频突然就没那么吸引人了。这招真的很有效,建议大家试试。 方法四:主动输出倒逼输入 具体操作:
- 坚持写周总结:每周末花30分钟,总结本周学到的3个新知识,形成文字。
- 参与高质量讨论:找到行业内的讨论群或论坛,定期参与讨论,贡献自己的见解。
- 教别人某个技能:"教是最好的学",尝试向他人讲解你的专业知识,发现自己的不足。
- 建立知识笔记系统:可以用印象笔记、OneNote等工具,将学到的知识分类整理。
我有个朋友是程序员,他每周都会写一篇技术博客,哪怕没人看。坚持三年后,他不仅成了公司技术大牛,还因为博客质量高收到了BAT的offer。 这就是输出的力量!当你必须向他人解释某个概念时,你才会发现自己掌握得是否扎实。 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很有效的小技巧
- 建立"问题清单":遇到不懂的问题,先记录下来,而不是立刻谷歌。养成批量解决问题的习惯。
- 信息节食日:每周选一天完全不接触手机和电脑,让大脑有喘息的机会。
- "三本书"原则:同一时间最多看三本书:一本专业书,一本通识书,一本休闲书。
- 复盘法:每晚睡前花5分钟,回顾今天学到了什么,有什么收获。
- 转述法:看完一篇文章后,尝试用自己的话向朋友解释其中的观点。
我特别推荐最后一个方法。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懂了,但当你尝试解释给别人听时,才发现自己根本说不清楚。这就是所谓的"我懂了但说不出来"综合症,其实就是压根没懂。 最后的话 好了,说了这么多,其实核心就一句话:主动获取高质量信息,而不是被动接受垃圾信息。 知识就像钱,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。你必须主动去寻找、筛选、吸收和应用,才能避免成为"知识穷人"。 记住:在这个时代,真正的贫穷不是口袋里没钱,而是脑袋里没货。 当然了,我知道看完这篇文章,可能90%的人还是会继续刷视频。毕竟,改变自己真的很难。 但如果你是那剩下的10%,愿意为自己的大脑投资,那我相信你的人生会越来越精彩。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与其在无效信息中迷失自我,不如在有限时间里提升自我。 好了,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,别忘了点个"在看",让更多人看到。我是木子思维,咱们下期见! PS:评论区说说你每天刷手机多长时间?有什么戒手机的好方法?分享出来我们一起进步! 记得我们上次那个段子吧:为什么男人都喜欢看腿长的女生?因为他们知道,这辈子能爬的最高的,可能就是女朋友的大腿了... 别让你的知识水平,也只能爬到这个高度啊,兄弟们! 我是木子,拥有17年私域运营经验,曾为多家集团化公司做运营顾问,操盘过数个百万级私域团队,从0开始操盘过十多个年盈利千万级的新品牌,专注于企业品牌推广、流量布局、产品策划、全域私域陪跑。 17年了,我们一直都在! 微信:94235805
|